让优秀成为一种过程
——谈谈班主任结队帮扶工作
西华师大附中 刘奇
一、让我解剖自己
23年前,把一个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至少要4000元钱,而当时一名普通教师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200元,并且,一下子甩掉“农皮”,端上铁饭碗,吃上皇粮皇饷,由农民变成干部,在当时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92年,我就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走了一条在当时看来令人羡慕,而在今天看来“愚蠢”之极的所谓的“捷径”——考上师范,立志三年后要当一名优秀教师。95年,尚带有一丝稚气的我,走上三尺讲台,从此,开始了我漫长的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之路,这样一站,20年的时光就悄然而逝。
较低初始学历曾让我惶恐。我的身边有太多的专科生、本科生,最近几年,研究生、免费示范生们也来了。和他们相比,我的资本是什么?除了更加勤奋和责任心,更多的可能就要靠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了。刚上高中语文时,从没有晚上12点前就上床休息。看书、学习、备课,玩命工作只为赢得尊严和对得起信任。身边很多和我同等学历的人成为优秀的高中数学、英语老师更给了我无尽的鼓舞,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在工作的道路上,我始终奋力前行。这些年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加倍努力工作又让我找回自尊。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清贫”,此生注定与财富无缘,但自尊和荣誉还是可以争取的。
今天,当我站在发言席上,面对众多优秀的班主任和老师,和大家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时,我感慨万千,却不知从何说起;思绪奔涌,却不知如何表述。因为,所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在座很多班主任工作比我做得好、做得细、做得认真。我是一个实在人,那么,就让我说一些实在话。
二、不是经验的经验
要说我的班主任经验就两个字:“勤”和“实”。
当班主任,我是一个“苦行僧”。事必躬亲,小心谨慎,生怕出半点差错。这与时下正在倡导和推行的学生自主管理大相违背。我曾自嘲自己得了“班主任综合征”。这也许是源于当年参工时老校长的一句勉励——年轻人,脑袋要灵,手脚要勤,多做点,少说点。在以前工作的学校,我连续担任了13年班主任,每一届,我都要提醒自己,努力工作,唯恐干不好丢脸;在现在工作的西华师大附中,上一届担任文科网络班班主任,起早贪黑,拼命工作,和家人聚少离多。高一时向隔壁的高三看齐,高二时向当年的高三学习,高三时以所有优秀的班级为榜样。其间的付出和工作的点点滴滴,五楼教室外的摄像头不会说谎,记录得真真切切。
今年7月,学校迎来了转型改制、大步发展的绝好机会。“形势催人奋进”,我决心要放手大干一场。每天早上6:50前,我准时到校,成为最早到校班主任中的一员。中午经常加班不回家。每天晚上6:10到教室,7点回家,9点再跑步上来,检查学生上的第四节自习和就寝情况。我戏称这是“一举三得”——锻炼、检查、节约油费。
有人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我坚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更坚信“行为世范,学高为师“。做人,虚心学习很重要;创建优秀班集体,用心经营很重要。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论感触,我就想说三点:
1、班风好是班级优秀的前提。
当班主任,我很注重文明礼仪,班级形象。要求学生,见到学校老师,不管认识不认识,必须问好。知识可以慢慢学,做人绝对不能走偏。我让学生唱励志歌曲、呼班级口号、办手抄报、写座右铭,召开班会畅谈人生理想、描绘美好蓝图。
2、学风浓是高考获胜的保证。
我经常会给学生介绍一些省内外名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播放部分高考状元的短片,让学生明白天外有天,让学生在高兴之余,冷静对待光荣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并时刻记住,优异的成绩不是靠先天的聪明就能获得的,而要靠刻苦学习才能保持。
3、一个班级,高考要出成绩,所有任课老师务必上下一心,形成合力;务必注重目标学生的培养。对待学生,要“爱”满心中,“严”贯始终,宽严适度;对待工作要充满热爱,高度负责。
胥坤,2005级理科班学生,语文、英语差,其他学科都称得上优秀,尤其是语文,高一上学期,每次考试,150分的题,只能考60到70分。我是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利用这个双重身份,把他确定为目标生,给他开小灶、补差科,其他老师也重点辅导他,三年后顺利考上了吉林医科大学。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教育需要管理,管理需要方法。”有人说:“最好的管理是心灵的管理,最好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对此,我深有体会。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我会用心揣摩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前不久,我班上的一个尖子生李明表现异常,作业完成不按时不说,听话也没有以前了,偶尔还要和老师唱一下反调。在一个晚自习,我找到他,一问才知道,原来我把周海波调到其他班级他心里不满,周海波和他耍得好。通过真诚交流和耐心说服,李明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
三、“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给我的启示和影响
蒲珉,我校青年数学教师,同时也是我的老乡。自我们俩认识起,就经常在一起交流探讨工作中的问题。今年下半年,学校“青蓝工程”正式启动,我和蒲珉成为搭档,成为相互帮扶的对象。无论是工作还是做人,我们俩都很真诚,无所谓谁是师傅,谁是徒弟,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韩愈也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我和蒲珉是同一年级的班主任,帮扶起来更加方便。开学伊始,我们俩就围绕入学教育、学生基本情况摸底、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干部设置、、家访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交流,通过开展一系列工作,两个班都很快进入了状态。有一天,我经过蒲珉班的教室外时,正听见他在班上训学生,火气很大,很激动。后来才知道,班上有一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差,惹怒了他。事后我和蒲珉交换意见时告诉他,班主任不要轻易在学生面前生气,对于违纪的学生来说,你越是生气,他越是开心;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动辄就生气的班主任显得欠修养。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学校分配的、班级发生的、家长关心的,凡此种种,事无巨细,都要一一完成。有一天我和蒲珉同车回家,很自然地聊到班级工作这个话题,他感叹:忙!累!工作起来没有头绪!通过交流,我们得出一致意见:一是工作要有计划性;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参与自主管理;三是要注意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在和蒲珉相互帮扶的这段时间,蒲珉也指出了我工作中的很多失误和不足。我们一起学习班主任工作理论,一起分析班情学情,一起推动两个班级向前发展,逐渐在班级管理上形成了一些共识:
1、关于怎样对待和处理违纪的学生
我们参照参照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做法,处理的原则是不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违纪情节较轻的,让他给同学们讲题;违纪情节较重的,让他用写违纪心理报告,描述违纪时的心理状况让其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2、关于怎样才能使学生虚心地接受批评教育
批评学生,最好不要在学生刚犯错误之后,因为这时双方的情绪容易激动,控制不住就容易发生顶撞。批评的场合应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地方。对“吃软不吃硬”的学生,要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对“吃硬不吃软”的学生,不能过于温和,要言辞严厉,但不能伤其自尊心。
3、关于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我主张:用竞争带动班级,用行为打动学生,让他们相互影响。我们让学生把自制的座右铭张贴在书桌左上角,座右铭的内容包括:目标分数、目标名次、理想大学、竞争同学、互助同学等;比如说我们班,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学习小组互相竞争学习,在语文学习上,把全班44名学生分成A、B两组,让他们相互帮扶相互指导。各个学科,让科任教师培养指定或者学生推荐班上的优秀同学在自习、研究性学习等时间走上讲台给大家讲题,目前,语文的廖梅、廖欢,英语的苟彤、杨优,化学的李明、彭嘉乐,数学的李韬等同讲得像模像样,整体效果很好。
4、关于怎样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班主任本事再大,如果没有班干部的协助,累死你,可能效果还不咋样,所以,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并让其参与班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学期,学校大力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去宜川中学学习的领导和老师们也带回来很多管理经验和方法,我和蒲珉认真学习推行,收到效果很好。同时认识到,对班干部要多鼓励,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多培养,多指导。
最后,我有几句话想与大家共勉:
1.态度决定一切
这句话,前中国足球教练米卢特洛维奇也说过。
如果你认为自己会被打败,那么,你一定会被打败;如果你认为自己不会被打败,那么,你最终一定会胜利。
2.勇做第一不做第二。
每一届学生我都会问,世界上最高峰是什么?他们几乎异口同声:珠穆朗玛峰。我再问,世界上第二高峰是什么?他们不是面面相觑,就是瞎猜一通。这时,我就会告诉他们一个不争的现实:屈居第二就等于默默无闻。
不要认为这世上缺少伯乐,首先要问问你自己是不是千里马!若要别人瞧得起,首先要自己了不起!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永远不会有收获。
3.常怀包容之心
现在的学生不好管,犯错是常有的事,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常怀一颗包容之心,允许学生犯错误。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要动辄就叫家长,这样做,既让学生反感也让学生觉得你没多少招。
有人说,知道犯错的学生不一定都是坏学生。刘邦——当年的地痞,却成为了一代帝王;奥巴马——当年的街头流浪儿,却成了赫赫有名的美国总统,爱因斯坦——当年被认为是疯子,却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4.别拿自己不当干部
有一部电视剧叫《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我要说,班主任别拿自己不当干部。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也是领导下属最多的主任,一个班几十人都归自己指挥调度。充分发挥好每个人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做,最好不过。
“卑之无甚高论”,平庸之言,贻笑大方,惶恐之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