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 校园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 校园新闻
+ 详细信息
行走的课堂:赴北川研学旅行记
作者:石智祥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8/12/12 11:34:56

北川,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整个县城在地震中倾毁,近2万人遇难。为了引导青春期的学生直面生命的脆弱,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12月1—3日,附中100余名初一学员赴北川研学旅行。

第一站,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穿越被磐石阻断的有些颠簸的老路进入老县城,街道两侧到处都是倾颓、破碎、凌乱的楼房还有挂着已退色遇难者照片的橱窗,学员们有序而行,没有一点杂乱声音。在遇难者公墓,松柏环绕、绿草长青,当年地震发生之后,遇难者的遗体都被集体掩埋在了这里,有学员手拿菊花鞠躬祭奠。

公墓旁边不远处就是已经被掩埋的北川中学茅坝初中。10年前,学校背后的景家山崩塌,山上200多万方土石倾泻而下,茅坝初中被瞬间掩埋。学员们怅然若失地望着那支剩下的孤单伫立、翘首呼唤的篮球架和那面仍然迎风摇曳的国旗;听着导师讲述那段学校两栋五层教学楼轰然垮塌,1000多师生被埋于此,只有初三、六班的23名在操场上体育课的同学才幸免于难的过往;默读着一位母亲写给天堂那边的儿子的信,“亲爱的儿子,你好吗?妈妈好想你…”每年的5月12日、春节、贺川生日,贺川的母亲都会到这片废墟上挂上横幅,将心里话讲给他听,十年过去,她写给儿子的横幅,也挂满30条……学员们久久静立,默默致哀。

穿越整个街道,内心有着撕裂的疼痛。学员们观察着平移到路旁的高楼,陷入地下的民居,压扁的小轿车,斜跨的屋梁,变形较小的厕所,发现了大灾之中也可能有生存的空间,那就是较大物件旁边的地方留下的“生命三角区”。这一知识的获得如此直观如此惨痛!

下一站,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学员们亲历互动,感受地震的瞬间破坏力,深入了解地震及其灾害知识。了解抗震救灾英雄事迹,体验着灾后重建的人间大爱。

之后,驱车23公里前往崭新的北川新县城。这里的人们已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在巴拿恰商业步行街,学员聆听着山东对口援建的故事,体验着北川的特色美食,感受着新县城的新变化。在维斯特农业观光园。学员们在导师的讲解下对高山农业的研发种植、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仓储及物流配送饶有兴趣,更被北川人民灾后自力更生的气魄深深感染。

次日,学员们参观了吉娜羌寨及羌族民俗博物馆。一方面感受大禹留给后人的精神文明,一方面了解羌族的建筑特色、文化内涵及灾后家园重建情况,还与热情好客的羌族人民一起学羌语、唱羌歌、跳羌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民俗博物馆里,学员们发现了诗中的羌笛,兴奋不已,都试着吹一吹羌族这一古老的乐器,虽不成音乐,但思绪却真正被带到了远古大地。还有北川的草编,也有着独到之处,孩子们自己动手,学习、体验制作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锻炼呢?

最后,在雪狼特训基地对全体学员进行军事训练,强化了“任何困难都难不到英雄的中国人民”的意识,并通过“能量传递”等活动,训练了学员的协调及沟通能力,全面提升了团队合作与竞争能力。

“生命也许是一场苦旅,甚至在大灾面前,我们的任何欲望都会随之湮没。但自我救赎是最理性的选择,不断学习是最有效的方式。纵然灾难一直在周遭窥视,我们也可不断的学习提升,从而扼住命运的咽喉,活出生命的精彩。”在结营大会上,领队研学导师石智祥,做了《苦海有涯学作舟》的致词。优秀学员代表孙嘉艺积极表示:“在这次研学旅行中,我亲身体验了北川的过去和现在,对生命有了一个全新的体验和认知。人生无常,我将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直面挫折奋勇前行!”

 

上一篇: 开放合作:破解学校发展瓶颈
下一篇: 我们的教师节: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
 
  • 快速入口: 后台管理 在线留言
    •               
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巴中实验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827-5819001     蜀ICP备13009104号-1